胡富国卸任离晋,含泪许诺三晋父老:我最后死还要回到山西
两天后,他召开会议,决定给临县增加50万元教学经费,并在随后的省政府常务会议上决定拨款1.4亿元,用于改善全省贫困地区的教育设施。次年,胡富国收到了一封来自桥峁村的信,信中写道:“您的关怀让我们感动,孩子们一定会好好学习,报效祖国。”村民们还亲手为他做了一双布鞋,鞋底上绣着“上台阶,奔小康”。
除了教育,胡富国还特别关注百姓的日常生活。有一次,他收到一封17岁男孩的信,信中讲述了父亲被公安局局长的儿子打死的悲惨事件。胡富国得知后,心中愤怒不已,立即亲自介入调查,最终查清真相,将公安局局长及其相关人员依法判处,给了民众一个公正的交代。
山西一直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制约了当地的工业和农业发展。胡富国经过考察,提出了建设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议,这一工程为山西解决了长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也为黄河上游的水利建设奠定了基础。
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胡富国还关注到交通瓶颈的问题。山西作为煤炭大省,交通不便严重制约了煤炭的运输。他决定修建山西的第一条高速公路——太原至旧关的高速公路。尽管资金紧张,许多人认为这一计划不切实际,胡富国依然坚持,甚至亲自捐出了自己的工资。三年后,太旧高速公路终于完成,不仅打通了山西的交通“瓶颈”,也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新动力。
1996年,太旧高速公路的建设完成,工地上的工人们热烈欢迎胡富国的到来,甚至要求他在工地上唱一首戏曲表达感谢。胡富国虽然不擅长唱歌,但他答应了大家,最终他真的在台上唱了起来,这一场景让工人们非常感动。
在1999年胡富国离开山西时,他特别来到太旧烈士纪念碑,祭奠在修路过程中牺牲的烈士们,表达自己的敬意。他每年都会从自己的工资中捐出一部分,帮助烈士家属度过难关。对胡富国来说,自己并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领导者,他始终把自己当作老百姓的一份子,关心每一个百姓的生活。
胡富国出生在山西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家里条件艰苦,母亲早早去世,父亲独自抚养他长大。尽管生活艰辛,他依然努力读书,最终考入阜新矿业学院,毕业后成为一名技术员。凭借自己的努力,胡富国逐渐升职,成为矿长。即使地位上升,他依旧保持简朴的生活,和工人们一起排队吃饭,住在矿井口。
2000年,胡富国离开山西赴任北京,老百姓送行时,他承诺:“我最后死了还要回到山西。”这是他对故乡的深情,也是他与山西人民之间深厚情感的体现。2016年,胡富国已79岁,仍时常回到山西老家,和乡亲们共聚,分享家乡的味道。即使年事已高,他依然关心着山西的变化,持续关注着百姓的生活。
2022年,胡富国已85岁,他依旧保持着关心百姓、关爱家乡的习惯,与妻子过着简单而幸福的生活。对于他而言,山西不仅是他的家乡,更是他心中永远牵挂的地方。
胡富国一生为民服务,关心百姓疾苦,最终赢得了山西人民的深情厚意,也因此在他离开山西时,得到了无数百姓的送别,成为山西历史上一位难忘的领导人。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