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谈北京淘换堂(上),讲讲中华瑰宝从太监手上传承而来的扇子。
问:关于扇子最早的传说或者出现是从何而来?
回:其实的最早传说典故于伏羲和女娲,其实就是两人谈恋爱,伏羲问女娲两人如何能在一起,女娲就是说指着地上的草说烧两团火升起来的烟能够聚在一起,就答应他。
当时二人也算是新婚之夜,女娲害羞,伏羲便做了一把草扇为新婚之夜的女娲盖上脸,这成为后来新娘的“盖头”。
“出于遮羞,女娲“乃结草为扇,以障其面,今时人娶妇执扇,象其事也”。
扇与苫( shān)同音。苫者,盖也。
古人觉得,以扇遮面,终不如丝织物轻柔、简便、美观、舒适。
因此,执扇遮面,就逐渐被盖头蒙头代替了。其实我认为也就是后来中国古代新石器时代以后发现了丝绸之后,换谁也不愿意用草遮着新娘出嫁的脸。
问:一开始诞生到现在就是这种折扇吗?有没有发生什么衍生的?
回:折扇其实就是衍生品,隋唐时期为根基衍生出很多种类的扇子,在此之前都是团扇,全扇,没有折扇。
当时只有是地位最高的太监才能拿着扇子给皇上扇风乘凉,后来的隋唐时期团扇逐渐传到国外日本、朝鲜、韩国的地方,经发展然后再进贡。
中华大唐盛世,朝鲜与唐朝交好,最早是从朝鲜进贡来的折扇,折扇其实是太监先最早用,但是太监就不给皇上用,因为非常的小巧方便,拿着扇风也是无比的凉快,舒适。当时的皇上还蒙在鼓里,都不知道还有这东西。
说:那这样说来,所以一般做扇子做的好的、规矩的,说祖上是有太监传承的那必须竖起大拇指,祖上是高力士、魏忠贤、李莲英。
唉哟喂那都是大家手笔,一说祖上是谁,什么唐宋八大家,什么书香门第,都不行。
没有个太监都别说出去是做扇子的,就压根儿不够格。
问:哪扇子之间都有什么不同能够大概区别开?
回:当时朝廷分文官和武官,两边上朝都不走一边门的,那也都是互相看不起,傲娇的和个什么似的。
其实也是这也是当时明文规定的,源自《老子》:“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不然这边喊一句,那边嚷嚷一声,要如果我是皇上,也不知道到底是个什么出问题了。
扇子也分文武,文扇比较细长,古时候的文人那叫是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用的扇子自然也是高雅、工巧,讲究。
顾名思义,武扇就是武官用的了,武扇就比较的粗大,再说武官用小扇用着看起来也不协调,就要求比较简单、宽敞、五大三粗的用着也不会扭扭捏捏。
但注意不要以为用武扇都都是大老粗,清朝乾隆皇帝就喜欢武扇。
问:文扇和武扇有什么能够让别人觉得自己懂行儿的用法?
回:要注意文扇的落款名不能打开,只开四分之三。只有与人交好,两人特别好的朋友,比如什么能一块洗澡了,一块睡觉了,那才行。
才会给人儿瞧瞧我这扇子的落款是哪位大家給提的字儿,就必须要保持这神秘感,就让别人去猜。
然武扇就没讲究,怎么舒服怎么来,但扇子扇风不能随便乱扇,会显得不规矩,不懂行。
现实生活中自己也会看到许多的憨批热了就系喜欢拿扇子,对着自己这脑瓜就是猛扇,生怕这大虎脑瓜给热成个什么样儿了,此番固然视作不雅。
问:怎样才是正确的姿势去扇?
当然也不是什么正确姿势
从古至今就流传下来了一句古话,文胸武肚僧道领,书口役袖媒扇肩。
说的是文人、武官、僧人、道士、说书人、衙役、媒婆都是有用不同的扇子扇身体不同的位置。
我:一般我出门拿扇就只好勉为其难的扇胸口了,毕竟大家都是文人雅士,就显得更规矩了是吧。
各位看官看到此处,应该有对中华瑰宝之一的扇子有了些初步的了解,不免收藏点赞三连。
该文有助谈资,身心皆可愉悦。
该文仅限各位看官朋友间传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