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奈瑟染色法
细菌奈瑟染色法
1、材料(1)染液甲 第一液:美兰1g,95%酒精30ml,冰醋酸50ml,蒸馏水100ml。 第二液:结晶紫1g, 95%酒精10ml, 蒸馏水300ml。 以上第一液二份,与第二液一份混合之。 (2)染液乙,黄叱精1或2g,热蒸馏水300ml,待溶解后过滤。 2、染色法 (1)涂片按常规法固定后,滴加奈瑟染液甲液数滴于涂片上,15~30 Sec,水洗。 (2)用奈瑟染液乙液复染10~30秒钟。 (3)迅速用水洗,吸干、镜检。 3、结果 菌体呈鲜明黄色、异染颗粒呈深紫兰色。......阅读全文
淋病奈瑟菌特性
(1)形态与染色:本菌的形态与脑膜炎奈瑟菌很相似。在脓汁标本中,此菌通常位于中性粒细胞内,而在慢性淋病时常位于细胞外。从患者体内新分离的菌株可有荚膜和菌毛,经人工培养后,呈卵圆形或球形,排列不规则。无芽胞和鞭毛。(2)培养特性:营养要求较高,须在含有血液、血清或多种氨基酸和无机盐类物质的培养基上生长
2019-04-18 13:52
News
WIKI
相关搜索
浅谈淋病奈瑟菌
由淋病奈瑟球菌(Neisseria
gonorrhoeae,NG)引起泌尿生殖系统的化脓性感染称为淋病,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更是一种古老悠久的传染病。在我国,公元前2-3世纪,《黄帝内经素问》已有记载曰:“膀胱不和为癃。太阳作初气,病中热涨,脾受积湿之气,小便黄赤,甚作淋”。而国外,在《
2021-05-15 17:04
News
WIKI
相关搜索
淋病奈瑟菌的结构
菌体结构淋球菌的致病主要与菌体外面的结构有密切关系。淋球菌外面结构为外膜,外膜的主要成分为膜蛋白、脂多糖和菌毛。膜蛋白可使淋球菌黏附于人体黏膜上,通过细胞吞噬作用进人细胞,在细胞内大量繁殖,导致细胞崩解,淋球菌扩散到黏膜下层引起感染。菌毛易黏附于子宫腔和口腔上皮细胞表面,有致病力及传染性。
2023-03-02 16:07
News
WIKI
相关搜索
淋病奈瑟菌的结构
菌体结构淋球菌的致病主要与菌体外面的结构有密切关系。淋球菌外面结构为外膜,外膜的主要成分为膜蛋白、脂多糖和菌毛。膜蛋白可使淋球菌黏附于人体黏膜上,通过细胞吞噬作用进人细胞,在细胞内大量繁殖,导致细胞崩解,淋球菌扩散到黏膜下层引起感染。菌毛易黏附于子宫腔和口腔上皮细胞表面,有致病力及传染性。
2022-05-06 14:55
News
WIKI
相关搜索
细菌奈瑟染色法
1、材料(1)染液甲第一液:美兰1g,95%酒精30ml,冰醋酸50ml,蒸馏水100ml。第二液:结晶紫1g, 95%酒精10ml, 蒸馏水300ml。以上第一液二份,与第二液一份混合之。(2)染液乙,黄叱精1或2g,热蒸馏水300ml,待溶解后过滤。2、染色法(1)涂片按常规法固定后,滴加奈瑟染
2019-04-20 16:49
News
WIKI
相关搜索
淋病奈瑟菌的简介
引发淋病的病原体是“淋病奈瑟氏菌”,即俗称的淋球菌。这种病菌拥有自我调节能力,能够通过变异获得抗药性,或者至少使药物的疗效下降,并且它正在对越来越多种类的抗生素发展出这种免疫力。先是青霉素对它失效,再是四环素,环丙沙星,而现在到了头孢克肟。
2023-03-02 16:00
News
WIKI
相关搜索
淋病奈瑟菌的检验
淋病奈瑟菌简称淋球菌,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淋病的病原菌,主要通过性接触直接侵袭感染泌尿生殖道,口咽部及肛门直肠的黏膜,人类是其唯一的天然宿主和传染源。人类对淋球菌无自然免疫力,均易感,病后免疫力不强,不能防止再感染。1 生物学特性1.1 形态与染色 淋球菌呈肾形或咖啡豆形,菌体直径0.6~0.8
2019-04-17 22:22
News
WIKI
相关搜索
淋病奈瑟菌的形态
形态与染色淋球菌呈卵圆形或豆形,菌体长0.6~0.8µm,宽约0.5µm。常成对排列,邻近面扁平或稍凹陷,像两粒豆子对在一起。无鞭毛,不形成芽孢。在急性感染的机体内,其形态较典型,多位于细胞浆内。慢性期则在细胞外。淋球菌革兰染色阴性。用碱性美蓝染色时,菌体呈蓝色。用Pappehheim Saat
2022-05-06 14:55
News
WIKI
相关搜索
细菌奈瑟染色法
1、材料(1)染液甲 第一液:美兰1g,95%酒精30ml,冰醋酸50ml,蒸馏水100ml。 第二液:结晶紫1g, 95%酒精10ml, 蒸馏水300ml。 以上第一液二份,与第二液一份混合之。 (2)染液乙,黄叱精1或2g,热蒸馏水300ml,待溶解后过滤。 2、染色法 (1)涂片按常规法固定后
2019-08-30 17:47
News
WIKI
相关搜索
细菌奈瑟染色法
1、材料(1)染液甲 第一液:美兰1g,95%酒精30ml,冰醋酸50ml,蒸馏水100ml。 第二液:结晶紫1g, 95%酒精10ml, 蒸馏水300ml。 以上第一液二份,与第二液一份混合之。 (2)染液乙,黄叱精1或2g,热蒸馏水300ml,待溶解后过滤。 2、染色法 (1)涂片按常规法固定后
2019-06-10 13:12
News
WIKI
相关搜索
淋病奈瑟菌的检验
淋病奈瑟菌简称淋球菌,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淋病的病原菌,主要通过性接触直接侵袭感染泌尿生殖道,口咽部及肛门直肠的黏膜,人类是其唯一的天然宿主和传染源。人类对淋球菌无自然免疫力,均易感,病后免疫力不强,不能防止再感染。 1 生物学特性
1.1 形态与染色 淋球菌呈肾形或咖啡
2021-05-17 17:27
News
WIKI
相关搜索
细菌奈瑟染色法
细菌奈瑟染色法可以用于芽孢染色(1)细胞的观测(2)细胞形态的检测与分类。实验方法原理芽胞具有高度的折光性,外膜致密,渗透性低,故普通染色法不易使其着色,芽胞染色法是根据芽胞既难以着色,而一旦着色又难以脱色的特点设计的,所有芽胞染色法都基于同一个原则:采用着色力强的染料,并加热以促进标本着色,然后使
2019-04-08 17:35
News
WIKI
相关搜索
淋病奈瑟菌的发现
1879年,奈瑟从35例急性尿道炎、阴道炎及新生儿急性结膜炎病人的分泌物中,分离出淋病双球菌。1885年,Bumm在人、牛或羊的凝固血清培养基上培养淋球菌获得成功,将菌种接种于健康人的尿道内也可产生同样的症状。至此,淋球菌是淋病的病原体的结论始告成立。
2022-05-06 14:55
News
WIKI
相关搜索
淋病奈瑟菌的检查
微生物学检查主要是采取尿道脓性分泌物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如在中性粒细胞中发现革兰氏阴性双球菌时,就有诊断价值,必要时进行分离培养。对患者应早期用药,彻底治疗。 2011年10月12,英国发现淋球菌具抗药性,英国的医生们原先用于治疗淋病的抗生素药物正在变得不再有效,因为引发这种性传播疾病的病菌
2023-03-02 16:07
News
WIKI
相关搜索
淋病奈瑟菌的形态
形态与染色淋球菌呈卵圆形或豆形,菌体长0.6~0.8µm,宽约0.5µm。常成对排列,邻近面扁平或稍凹陷,像两粒豆子对在一起。无鞭毛,不形成芽孢。在急性感染的机体内,其形态较典型,多位于细胞浆内。慢性期则在细胞外。淋球菌革兰染色阴性。用碱性美蓝染色时,菌体呈蓝色。用Pappehheim Saat
2023-03-02 16:07
News
WIKI
相关搜索
淋病奈瑟菌的简介
引发淋病的病原体是“淋病奈瑟氏菌”,即俗称的淋球菌。这种病菌拥有自我调节能力,能够通过变异获得抗药性,或者至少使药物的疗效下降,并且它正在对越来越多种类的抗生素发展出这种免疫力。先是青霉素对它失效,再是四环素,环丙沙星,而现在到了头孢克肟。
2022-05-06 14:50
News
WIKI
相关搜索
淋病奈瑟菌的检验
淋病奈瑟菌简称淋球菌,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淋病的病原菌,主要通过性接触直接侵袭感染泌尿生殖道,口咽部及肛门直肠的黏膜,人类是其唯一的天然宿主和传染源。人类对淋球菌无自然免疫力,均易感,病后免疫力不强,不能防止再感染。1 生物学特性1.1 形态与染色 淋球菌呈肾形或咖啡豆形,菌体直径0.6~0.8
2019-04-12 16:09
News
WIKI
相关搜索
淋病奈瑟菌的形态结构
形态 形态与染色淋球菌呈卵圆形或豆形,菌体长0.6~0.8µm,宽约0.5µm。常成对排列,邻近面扁平或稍凹陷,像两粒豆子对在一起。无鞭毛,不形成芽孢。在急性感染的机体内,其形态较典型,多位于细胞浆内。慢性期则在细胞外。淋球菌革兰染色阴性。用碱性美蓝染色时,菌体呈蓝色。用Pappehheim
2023-03-02 16:07
News
WIKI
相关搜索
脑膜炎奈瑟氏菌
一、 细菌的传播与致病脑膜炎奈瑟氏菌(N. meningitidis)又名脑膜炎双球菌,是致流行性脑膜脊髓炎的病原菌。人类是脑膜炎奈瑟氏菌的唯一宿主。.脑膜炎奈瑟氏菌作为条件致病菌,常存在于患者或带菌者的鼻咽腔黏膜中,主要通过飞沫直接从空气中传播,无论是在发展中国家或是发达国家均可以引起较高的
2019-05-28 15:15
News
WIKI
相关搜索
脑膜炎奈瑟菌介绍
奈瑟菌脑膜炎因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已成为一个严峻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全世界几乎每年有50多万奈瑟菌脑膜炎病例,其中有6万病人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如四肢瘫痪、智力发育迟缓、听力丧失等,病死率约为10%。经评估,在发展中国家,有2%的儿童在5岁前死于脑膜炎,即使有先进的抗菌疗法和护理技术,发达国家的脑膜炎
2021-05-15 16:02
News
WIKI
相关搜索
脑膜炎奈瑟菌特征
生物学性状(1)肾形的革兰阴性双球菌,凹面相对。在患者脑脊液中,多位于中性白细胞内,形态典型。新分离菌株大多有荚膜和菌毛。(2)营养要求较高,专性需氧,在5%CO2条件下生长良好。在巧克力色培养基上形成似露滴状菌落。细菌培养超过48h易裂解自溶。(3)抗原结构与分类1)荚膜多糖抗原 具有群特异性,将
2019-04-17 16:56
News
WIKI
相关搜索
针对淋病奈瑟菌的防治原则
(1)尽早确诊,及时治疗:首先,患病后应尽早确立诊断,在确诊前不应随意治疗。其次,确诊后应毫不迟疑地立即治疗,切莫坐失良机。(2)明确临床类型:判断是否为单纯型,或有合并症型,或播散型。临床分型对正确地指导治疗极其重要。(3)明确有无耐药:明确是否耐青霉素,耐四环素等,这也有助于正确地指导治疗。(4
2021-04-22 08:58
News
WIKI
相关搜索
什么是脑膜炎奈瑟菌?
脑膜炎奈瑟菌(N. meningitidis)简称为脑膜炎球菌(meningococcus),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的病原菌。肾形或豆形革兰阴性双球菌,两菌接触面平坦或略向内陷,直径0.6~0.8μm。人工培养后可成卵圆形或球状,排列较不规则,单个、成双或4个相联等。在孵育24h后的培养
2022-05-20 19:09
News
WIKI
相关搜索
淋病奈瑟菌的临床意义
淋病奈瑟菌的临床意义是检验主管技师考试中所包含的内容。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了部分相关信息供学员参考。 临床意义:淋病奈瑟菌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淋病的病原菌,主要通过性接触直接侵袭感染泌尿生殖道,口咽部及肛门直肠的黏膜。如单纯性淋病、盆腔炎、淋菌型结膜炎。
2019-04-19 15:16
News
WIKI
相关搜索
淋病奈瑟菌:开始出现耐药了吗?
欧洲近年来对淋病的数据分析发现,自2008年以来淋病奈瑟菌的发病率一直在逐年升高,截止到2014年淋病感染人数已增长至2008年时的两倍多,从每10万人中有8人患病,增长至每10万人中20人患病。2014年,欧盟24个国家报告了66143例淋病感染病例,比2013年增长了25%。发病率较高的国家有英
2021-05-15 11:13
News
WIKI
相关搜索
淋病奈瑟菌耐药性监测
由淋病奈瑟菌染色体或质粒介导的耐药菌株日趋增高,为加强淋病防治,我们对1995~1997年门诊病人所分离的淋病奈瑟菌做了耐药性监测。
1 材料和方法
1.1 标本采集 男性自尿道口内2 cm~4 cm,女性于宫颈口2 cm处采集分泌物,于无菌盐水管内备用。1995~1997年间,门诊
2021-05-21 11:09
News
WIKI
相关搜索
脑膜炎奈瑟菌肺炎的病因
脑膜炎[1]奈瑟菌又称脑膜炎双球菌(diplococcusintracellularis),为需氧的革兰阴性球菌,呈肾形或豆形,常成对排列。普通培养基上不生长,通常采用血液琼脂或巧克力琼脂培养。细菌在5%~10%CO2,温度为35~37℃,湿度为50%的环境下生长良好。选择性培养基有利于痰标本中
2022-11-25 16:12
News
WIKI
相关搜索
脑膜炎奈瑟菌所致疾病介绍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Nm)通过呼吸道传播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 人类是脑膜炎奈瑟菌唯一的易感宿主。细菌由鼻咽部侵入机体,依靠菌毛的作用粘附于鼻咽部粘膜上皮细胞表面。多数人感染后表现为带菌状态或隐性感染,细菌仅在体内短暂停留后被机体清除。只有少数人发展成脑膜炎。我国引起脑
2022-05-20 19:10
News
WIKI
相关搜索
脑膜炎奈瑟菌肺炎的简介
脑膜炎奈瑟菌肺炎,是继发于脑膜炎奈瑟菌败血症的一种少见的化脓性迁徙合并症。脑膜炎奈瑟菌可作为原发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致病菌,引起原发性脑膜炎奈瑟菌肺炎。其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直接从空气传播,呼吸道感染了流感病毒或腺病毒的人群具有易感性。
2022-08-08 16:29
News
WIKI
相关搜索
脑膜炎奈瑟氏菌的简介
脑膜炎奈瑟菌(N. meningitidis)简称为脑膜炎球菌(meningococcus),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的病原菌。肾形或豆形革兰阴性双球菌,两菌接触面平坦或略向内陷,直径0.6~0.8μm。人工培养后可成卵圆形或球状,排列较不规则,单个、成双或4个相联等。在孵育24h后的培养
2022-08-09 21:09
News
WIKI
相关搜索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