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坛历史上最牛的五位学霸型球员,最后一个人曾获得诺贝尔奖
最近,曼联一名97年的小将表现十分亮眼,他就是拉什福德。继三天前在欧联杯中打入两球后。周末的英超他再次梅开二度,助曼联3-2战胜夺冠热门阿森纳。18岁的年龄,如此老成的表现,拉什福德可谓横空出世。记者赛后问拉什福德,赛后准备怎么庆祝一下啊?他的回答是:晚上得回去复习,因为明早还有一场化学考试。
众所周知,欧洲足球青训体系出产了很多学霸,小球员的日常生活与常人无太大不同。以拉玛西亚青训营为例,他们早上七点起床吃饭,开始一天的文化课学习,中午有两个小时午休,晚上5点钟结束课程。这之后,才开始两个小时的足球训练。在这种体系下,很多球员不仅球踢得很好,文化素质也很高,还上了名校。我们来看一看,足坛历史上有哪些名副其实的“学霸型球员”?
基耶利尼
在巴西世界杯上,基耶利尼在防守时被苏亚雷斯狠狠地咬了一口,有人调侃说,苏牙是想品尝一下文化人的气息,咬一口可智商大涨,还可逃避红牌。基耶利尼在场上以卡位见长,防守凶悍,在场下也不含糊。2010年,他成功从都灵大学毕业,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
都灵大学可以说比牛津剑桥的历史更为悠久,在意大利的地位就如同北大之于中国。基耶利尼的毕业论文《俱乐部的预算分析》以自己的东家尤文图斯为例,写了整整25页,获得满分110分中的109分,放在中国院校,就是个优秀毕业论文。
莱曼
学金融的都是聪明人,门神莱曼也不例外。莱曼高中还没毕业时,就在职业足坛混得风生水起,没能直接进入大学。92-93赛季,21岁的莱曼在比赛中重伤,内侧韧带、十字韧带、半月板和关节囊同时撕裂。在长达一个赛季养伤的过程中,莱曼重新发现了学习的乐趣,进入明斯特大学学习经济学。
和中国运动员退役后去名校“镀个金”,然后在体制内挂职不同。莱曼热爱学习的过程,他在训练之余坚持学习,用了6年时间才拿到经济学学士学位。接受采访时,他曾经表示:“有些守门员受到的教育太少。一名出色的门将,必须对比赛保持90分钟的全神贯注,有时甚至要保持注意力集中长达120甚至150分钟。要做到这点,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学校专注于学业。假如你16岁就辍学了,你也就没办法真正做到全身心地投入比赛。”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有一个哲学家的名字,却是一个医学上的高材生。他中学毕业后考到圣保罗大学医学系,学习之余,“业余”在科林蒂安队踢球。相当一部分时间,他放弃了系统训练,专注于医学学术上的研究。大学毕业同年,他随队获得联赛冠军,入选巴西国家队,后来担任国家队队长,成为那个年代美洲的第一球星。苏格拉底与中国球迷比较熟悉的球星济科,组成强大的巴西中场,在上世纪80年代踢出最了经典的桑巴艺术足球。
30岁时,苏格拉底转会至佛罗伦萨,与俱乐部签订“半工半读”协议,目的是去意大利进修口腔医学。三年后他早早退役,回到学校继续学习,顺利拿下医学博士学位,成为一名医生。退役后,他接受采访时多次表示,现在的足球场上铜臭味儿太重,球员都为钱踢球,缺少理想主义。
钱伟长
有“中国近代力学之父”之称的科学家钱伟长,年轻时也是一个足球运动员。1931年,钱伟长考入清华大学,在校期间,钱老踢进了清华大学校队,成为校队主力前锋,据说身体灵活,反应很快。
1937年他研究生毕业,入选中国国家队,参加在菲律宾举行的远东运动会。钱老后来回忆:“那场比赛,我踢进了一个球,还穿了对方守门员一个裤裆。”
如果说前面几位是高材生,那尼尔斯·玻尔绝对称得上是导师级人物。1922年,尼尔斯·玻尔因为对原子结构模型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在物理学界是20世纪少见的几位大师级人物之一。当然,尼尔斯·玻尔还有一个角色,那就是丹麦劲旅AB队的主力门将。
在哥本哈根大学读书时,玻尔就担任校队守门员。他在对方进攻时守门,本方进攻时就在门框上用粉笔演算物理公式,一时成为学校里的明星守门员。之后他进入AB队效力,成为职业足球运动员,还是当时丹麦最好的门将之一。但因为总是在本方进攻时,在门框上演算公式,他很遗憾的一生都没能被召入到国家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