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杯男足 > 鱼塘降温后水霉、鳃霉如何防治用药?鱼类寄生虫、烂鳃、水霉并发症怎么解决?

鱼塘降温后水霉、鳃霉如何防治用药?鱼类寄生虫、烂鳃、水霉并发症怎么解决?

世界杯男足 2025-08-19 14:05:06 2495

(5)头槽绦虫病:病原是九江头槽绦虫。主要危害对象为草鱼、团头鲂、青鱼、鲢、鳙、鲮等。严重时消瘦、贫血。

烂鳃病有三种情况,细菌性,真菌性和寄生虫性

肠第一弯曲处膨大成胃囊状,充满虫。该病流行于全国各地,草鱼在8cm以下受害最盛,当体长超出10cm时感染率下降。

2、烂鳃病

烂鳃病是一种很常见的问题,很容易引起死亡,烂鳃病是水产养殖过程中常见的一种鱼病,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鲢鱼、鲫鱼、鳙鱼等都会发生。

烂鳃病有三种情况,细菌性,真菌性和寄生虫性。其中细菌性烂鳃其症状与寄生虫性烂鳃相似,除非镜检,很难区分。

(1)由细菌引起的烂鳃病:病原体是粘球菌、鳃霉菌等致病菌,镜检无寄生虫;鳃丝呈暗红色,充血明显,糜烂非常严重。

多数病鱼无规律浮游,靠池边漫游,身体发黑,尤以头部发黑最为明显,一般不跳跃;病鱼常伴有赤皮病、肠炎病并发。

该病在水温15℃以上开始发病,在15~30℃范围内,水温越高越易暴发流行,致死时间也短,一般流行于4~10月。

(2)真菌性疾病-鳃霉病:鳃霉病是真菌感染所引起的,或者因处理不当继发感染所造成的。病鱼鳃部呈苍白色,有点状充血或出血现象,严重时由于贫血,整个鳃部呈青灰色,会出现爆发性死亡,镜检会发现鳃霉菌丝。

(3)寄生虫引起烂鳃病:寄生虫(车轮虫、指环虫、斜管虫)寄生在鱼类鳃内,造成鱼的机械损伤,从而引起继发性感染。

天气正一天天的变冷,马上进入初冬,到了水毒高发的季节

此外寄生虫大量寄生时,会刺激鳃部分泌大量黏液,阻塞水流畅通,鱼体因缺氧导致食欲下降代谢缓慢,严重甚至死亡。

3、水霉病

天气正一天天的变冷,马上进入初冬,到了水毒高发的季节,越冬期和初春这两个阶段是水爆发的是时候,本身越冬和开春鱼体质相对比较差,感染水霉后死亡很难得到有效控制,常出现难以预计的损失。

水霹病俗称“白毛病”、“肤霉病”,是由水霉菌引起的真菌性疾病,在淡水养殖中最常见的是毒属和绵毒属。水霉和绵霉菌丝为有横隔的多核体,它分为内菌丝和外菌丝。

内菌丝深入皮的部分起附着作用,分枝特别多,有的甚至深入肌肉组织。外菌丝在体表外的,形成肉眼能见的灰白色棉絮状物,因而称此病为“白毛病”。

水霉在淡水水域广泛存在,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很广(5~26℃),繁殖适温为13~18℃,水霉对寄主无严格选择性。

鲤科和鲑科鱼类、河鲈、鳗鲡以及虾等对水霉都具有易感性,同一种致病性水霉菌对鱼体和鱼卵均有致病性。

水产动物各个生长阶段都可感染水霉。水霉主要寄生在鱼体伤口和死卵上,危害养殖鱼类和降低鱼卵孵化率,死亡率高。

细菌性烂鳃病,鳃盖内表皮组织发炎充血,中间部分腐烂成不规则的“开天窗”

二、鱼烂鳃三种情况的区别和诊断

鳃霉病与细菌性烂鳃病、寄生虫性烂鳃病如何辨别?三者外观病状基本相似,病鱼体色发黑,尤以头部为甚,鳃上黏液增多,鳃丝肿胀,严重时鳃丝末端缺损,软骨外露。

发病晚期三者易区别,细菌性烂鳃病,鳃盖内表皮组织发炎充血,中间部分腐烂成不规则的“开天窗”,其余两者无。

如无“开天窗”或处于发病早期,则要借助显微镜加以鉴别,若鳃丝腐烂呈白带黄色、尖端软骨外露,并黏有污泥或黏液,见有大量细长、滑行的杆菌,酶免疫测定法检测呈现阳性反应,可确诊为细菌性烂鳃病。

镜检若寄生虫数量多,则为寄生虫性烂鳃病,若鳃丝末端挂着似蝇蛆一样的白色小虫,常为中华鳋病。部分泌大量的黏液则为隐鞭虫病、口丝虫病、车轮虫病,斜管虫病,三代虫病或者指环虫病。

鳃片颜色比正常的白,并略带有红色小点,则为鳃霉病,镜检可见病原体的菌丝进入鳃小片组织或血管和软骨中生长。

而且水霉和烂腮不仅仅发生在鱼苗身上,在成鱼身上也发生。只是鱼苗体质和抵抗力不如成鱼,更容易受到伤害。另外,水霉和烂腮在多种鱼类身上都可以发生,是危害比较广泛的水产养殖疾病。

一直以来,我们(包括很多养殖朋友)都在和这两种疾病做斗争,有见成效的,也有眼睁睁看着养殖动物染病死亡的。

三、鱼寄生虫、烂鳃、水霉病怎么防治?

1、优化养殖环境:保持养殖水体清洁,定期检测水质,确保水质的各项指标(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在适宜范围内。

2、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避免过度密集养殖,以减少鱼群之间的接触和病原体传播的机会,避免产生病菌大面积传染。

3、加强饲料管理:选择优质、营养均衡的饲料,避免投喂变质或劣质饲料。适量投喂,防止残饵过多污染水质。

4、定期消毒:定期对养殖池塘、工具和鱼体进行消毒。可以使用生石灰、漂白粉等消毒剂对池塘进行消毒。

5、增强鱼体免疫力:(1)海得宝:采用高活性最新菌株:噬菌蛭弧菌、粘红酵母、免疫多糖、促生长因子等。保持养殖水质富含溶解氧,实现细菌相和水相平衡。提高水产动物幼苗的存活率,促进其生长和发育,并防止生长过程中出现疾病。

每亩每米用10-20毫升,每隔7-10天左右用一次,直接用本塘水稀释后全池泼洒。拌料:100毫升拌料100-200公斤。

(2)佰利安:本品为纯植物(黄芪 金银花 杨树花)提取物组成的,不仅能够减少水中及机体的致病弧菌、假单胞菌、爱德华氏菌,而且可提高水产动物机体的免疫力。

外用:150 - 200毫升/亩·米水深:症状明显时用200 - 250毫升/亩·米水深,拌料:用4 - 5毫升/千克饲料,超量无害。

以上内容由济南祺茂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欢迎您留言评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5 冲击世界杯_2002韩日世界杯 - 0534po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