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杯男足 > 古代诗人怎么过腊八节

古代诗人怎么过腊八节

世界杯男足 2025-05-03 13:37:55 4216

中国的传统节日腊八节,在宋代已经基本定型,当时主要的庆祝活动有浴佛会、食腊八粥等。诗歌记录生活,翻开古代诗人的作品,让我们看看他们是怎么过腊八节的吧。

苏轼腊八送别朋友

腊八节的庆祝活动浴佛会,由寺院的僧人们主持,走街串巷,很是热闹。宋代《武林旧事》有记载:“僧尼辈竞以小盆贮铜像,浸以糖水,覆以花棚,铙钹交迎,遍往邸第富室,以小杓浇灌,以求施利。”僧尼们将佛像从殿堂请出,放进装满糖水的小盆里,在喧天的锣鼓声中,送进人们的家中巡视。浴佛会原本在四月八日的佛诞日举行,后来移到了腊月初八。《东京梦华录》记载了当时的活动场面:腊月初八这一天,僧尼们列队穿过大街小巷,他们手捧铜制或木制佛像,一边念着佛经,一边用杨树或柳树枝条蘸取香水,洒在佛像身上。

苏轼贬谪黄州期间,在诗词中记述了这一习俗。元丰六年(1083)腊月初八日,苏轼在好朋友张怀民的暖阁内饮酒,一起过节。张怀民何许人也?他就是五十多天前的一个月夜,苏轼披衣夜访、同游庭中的那个人:“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当时,闲人张怀民已经接到朝廷的调令,即将回京就任新职。苏轼此番来,也是为他送别。他赋词《南歌子·黄州腊八日饮怀民小阁》,一是祝贺他在新年来临之际,又履新职,可谓双喜临门:“闲驾彩鸾归去、趁新年。”二是希望他进京后,身处繁华之地,也不要忘了黄州的老朋友:“莫忘故人憔悴、老江边。”第三层意思,则是天气不冷,又逢浴佛佳节,是难得的相聚时光:“烘暖烧香阁,轻寒浴佛天。”

明代的腊八面

明代时,除了腊八粥,还有吃腊八面的习俗。腊八这一天,朝廷会在紫禁城的奉天门(今太和门)赐百官宴。可能是觉得在国家级的大宴会上“吸溜吸溜”地喝粥有些不雅,腊八宴上,皇帝赏赐的是“腊八面”。明代状元吴宽,就曾经和同僚们一起,参加过腊八国宴。这天下着雪,天气很冷,但他还是感觉非常荣耀,回家后写下了《腊八日赐宴》:“诏遣长筵列凤池,人间节序九重知。食传内饔真成例,坐接同官易得诗。”

不过,吴宽在诗中只是抒发了自己的心情,并没有说明自己吃的是哪几种节日食品。明代俞汝楫编纂的《礼部志稿》给出了详细的腊八节菜单:“上桌按酒四般,菜四色、腊面一碗,酒三钟;中合桌,按酒四般,菜四色、腊面二碗、酒六钟。”按照品阶不同,官员或者坐上桌,或者坐中桌,上的菜也不一样,但这一碗节日气氛浓浓的“腊面”,是桌桌都有、味道相同的。陕西省关中一些地方,现在还有腊月初八早上吃腊八面的习俗,不知是不是明宫习俗的延续。

清代消寒会上饮酒赋诗

清代,诗人们喜欢在腊八这一天举行冬日聚会,称为“消寒会”。消寒会上有两个主要节目,一是吃腊八粥,二是吟诗作赋。

乾隆十八年(1753)腊八,诗人王又曾的朋友早早地就托人送信,邀请他到自己的味初斋小聚。王又曾骑上毛驴,沿着冰冻打滑的街道,急急赶来。一路上,他看到男女老幼们都往什刹海而去,去凑浴佛会的热闹;胡同里,腊鼓咚咚响,节日气氛浓郁。在味初斋,他和北漂的老乡们,吃粥、饮酒,抽韵赋诗,直到深夜。

另一位清代诗人全祖望,也曾在腊八节的早晨,和一帮诗友在瓶花斋聚会。喝粥之余,众人玩起了“联句”。其中有“岁序何匆匆,弹指忽届腊”“浴佛东京遗,消寒我辈法”等句,点出了这次腊八消寒会的时间和主题。

乾隆皇帝在繁忙的政事之余,留下了众多诗词,其中和腊八节有关的就有《腊八日雪》《腊八日纪事》《腊八粥》等。1730年,20岁的弘历写下了十二联的长诗《腊八日》,在盘点了腊八节的来历之后,他记述了皇宫中腊八粥的材料和制法:“松榛枣栗杏胡桃,黍稷粱豆堆累累。水火既济入鼎烹,声泻松风万壑起。”松、榛、枣、栗等十样配料,在鼎中上下翻腾,听上去有如深谷中的松涛。煮成的腊八粥似乎还有助成佳句的神奇功效:“便啜数碗润诗肠,侑以新句加绮靡。”

(《北京晚报》1.6 纪习尚)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5 冲击世界杯_2002韩日世界杯 - 0534po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