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的军官,为啥都以“座”为称呼?别再傻傻不知道!
中国人对于当年国共两党冰释前嫌联合抗日的行为,还是非常感念国民党对中国做出的伟大贡献的。虽然后来的历史可能并不愉快,但是我们都是华夏一族,不论何时都是一家人,分崩离析也总有结束的一天,我们非常期待团圆那天的到来!
像现代非常多的抗日剧,就都是国共两党合作抗战改编而来。我们一边观看剧情的同时,有没有关注过国民党内部下级对上级的称谓?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国军部队中,下级一般称呼上级都是“某座”,那么这个座有什么特殊含义吗?
像他们称呼师长级别为“师座”,称呼军长级别的为“军座”,团长也被下级们亲切的称为“团座”,为什么他们的部队中会出现这么多座?难道这是他们的一种官职吗?
“座”的字面意思即为宝座,封建职务的一种尊称后缀。最初开始于民国的“帅座”,后来各级效仿,觉得叫上级某座是一种尊称。如是军阀手下各种座遍地开花,多如牛毛。那些团、旅、师长们,下级都不再叫他们正规称号,全部用某座代称了。更夸张的是,湖南张敬尧的手下还出现了“连座”。国民党的军队也没能免俗,在电视里他们的各级长官都被冠以某座的尊称,连参谋长都混了个“参座”。
展开全文
当然这不过是为了电视的效果,现代人胡编的而已。虽然“座”是下级对上级的尊称,但是国军当时内部这么叫的并不多。根据那时的资料和档案记载,他们的来往书信中基本没有这些某座某座的称谓,再说他们的官职和军衔中也不存在什么座啊!而且后来的国军接受媒体人采访,也没见他们说“我们师座”、“我们团座”什么的,大家都是说的正规称呼“我们师长”、“我们团长”。
这些“座”都是被现代影视剧误导了,更有甚者还有“处座”和“局座”,真够五花八门,品类繁多了。民国时期也没几个人被别人称为某座的,仅仅出现在某些人的回忆录里。这个称谓也是非正式的,可以说是现代人硬生生给安在他们身上去的罢了。
国民党军队中确实有两个“座”,第一个就是老蒋,他当选为委员长后,国军们就开始称呼他为“委座”;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下级对上级的普遍尊称,都是称“钧座”,哪还会分什么师座、团座。所以大家以后不要再被影视剧中的情节所欺骗了,那些“抗日神剧”咱们还是看看就好,千万不要把它们当成史实。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