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错误认知,让你永远买不到好砗磲
随着砗磲收藏的火热,砗磲已经开始被更多的消费者和藏友关注。刚接触砗磲的朋友会简单的认为砗磲就是贝壳,其实不然。今天就跟大家聊聊砗磲认知的7个明显错误:
误区一、砗磲就是海里的活贝壳。
现代工艺品加工中很少用到活体贝壳,因为其材质脆、薄,根本无法达到加工要求。常见的砗磲工艺品多是老、古砗磲和砗磲化石等加工而成,这些砗磲多沉寂海底千年,少部分来地址变迁的山上。
误区二、砗磲贝取之不尽。
砗磲生长缓慢,且食用类砗磲的外壳是不能用做工艺品加工的,再加上人类对海洋的污染,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砗磲的生存环境,抑制了砗磲的生长,因此砗磲资源是越来越少而并非用之不竭。
误区三、好砗磲只出自黄岩岛。
黄岩岛原料玉化程度高,色彩较丰富。但是黄岩岛原料通常块头小、裂纹和虫眼多,不适合做大雕件。南沙、西沙并不乏好料,块大,且玉化程度并不比黄岩岛差。
展开全文
误区四、砗磲饰品佩戴久了必然会雾化。
所谓雾化,即新买带有珍珠光泽的砗磲经一段时间佩戴后渐渐失去了原来喜人的光泽,不再光彩亮丽,变得黯淡无光。
其实并不是所有砗磲产品都会出现雾化,有这种情况的的原因有二:1、玉化度不高2、加工精细度不够。
误区五、只有玉化砗磲才是好砗磲,玉化程度高的都是好砗磲。
玉化砗磲确实是好料,但从宗教层面看,砗磲以纯白为优。玉化砗磲跟金丝砗磲、紫砗磲、血红砗磲一样,容易有裂纹、虫眼等瑕疵。纯白、奶油色的砗磲也都不乏好料且更符合佛家文化传承。
误区六、砗磲只适合在南方,到北方就会风化干裂。
出现这种情况并不是砗磲的属性决定的,而是加工方法的错误,一些不良厂家为了让砗磲更稳定、更漂亮,用化学药水对原料进行处理,外表确实变漂亮了,殊不知这样破坏了砗磲的稳定性。
误区七、重视原料而轻视雕刻。
很多人在咨询砗磲时第一句话就问,你这砗磲是不是黄岩岛产的,是不是玉化等(其实只有新手才会问这种问题),完全没有注意砗磲的雕刻,老藏友不仅会对砗磲的原料有较好的认知,还会对砗磲的加工进行综合的考量。
接触砗磲、玩文玩也有五六年了,不敢说有多懂,皮毛还是知道不少,对砗磲还有疑问或平日喜欢文玩的朋友都可以加我微信chunyun116期待能认识更多喜欢文玩的朋友。另外我还整理了《砗磲知识大全》,系统的讲解了砗磲选购、鉴别的知识,微信上可以免费提供给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