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杯女主持人 > 苹果为什么这样红

苹果为什么这样红

世界杯女主持人 2025-07-12 14:52:21 1773

2009年,王楠来到山东农大园艺学院学习果树学。“最初对园艺学一点都不了解,只想选择机械或工程类专业”,他对记者说。大一结束后,王楠考取专业第一,获得转专业的机会,但他却不想转了,“觉得学果树还是很有意思的”。他慢慢了解果树学,逐渐培养起专业兴趣,进而转化成对专业的热爱。本科、硕士、博士,一路走来,王楠在农大果树学科学习了八年,读到了博士三年级。王楠本科期间的学习成绩一直非常好,大四考研时,同学们纷纷报考浙大、中农等名牌院校,获得推免资格的王楠选择继续留在农大。那时,他已经在陈学森教授实验室待了半年,对陈老师的研究方向和实验室实力有所了解。他认为,读研究生能否做出东西来,不取决于学校知名度高低,重要的是导师能否提供更多资源,创造更多机会,陈老师实验室的研究水平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条件都对他有着较大的吸引力。

2013年刚读硕士研究生,面对导师给的 “新疆野苹果F1群体中红肉和白肉苹果转录组对比分析”课题,他的反应是:“无从下手,第一次听到转录组概念。”从了解转录组测序到设计实验方案,王楠一遍遍向生物信息学老师及测序公司请教。他表示,“压力很大,实验室先前没有相关的研究,很害怕自己走错了方向。”

王楠也一度为英文写作感到苦恼,写论文时,他逼迫自己放弃中文思维。为提高写作能力,他一个月内读完了上百篇相关英文文献。第一篇论文,持续写了有一年时间,每天不停地撰写、修正,尽管最终只发表在Plos One杂志上,他也很高兴。他认为,不管文章大小,自己的“入门考试”及格了,这篇文章也为后来的类黄酮研究奠定了基础。

科研是不懈的追求

成为研究生的第一天,王楠就给自己定下目标:博士毕业前要发表5篇SCI文章。知道目的地是哪儿的人,往往走得更快。到博士二年级时,王楠已经发表了6篇SCI文章。

王楠的导师陈学森教授曾七次远赴新疆,采集红肉苹果花粉与普通苹果杂交,得到的苹果类黄酮含量是普通苹果的五倍,可与蓝莓比肩。王楠等人的研究发现,新疆红肉苹果后代群体中的R6R6纯合基因型果实具有较高的类黄酮含量,他们还筛选出了MYB22等关键转录调控因子。在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2017年,陈老师申报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苹果高类黄酮优异种质创制及其类黄酮代谢机理的研究”,成功立项。

在陈老师指导下,王楠现在主攻红肉苹果类黄酮的代谢机理,也就是研究苹果为什么会变红。他以栽培的红肉苹果为研究对象,探讨哪些基因表达量高导致类黄酮含量高。基因经过转录、翻译成蛋白质,最终在生物体内起作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转录调控,翻译水平调控及翻译后修饰等,需要各种生化实验的验证。在实验室里,王楠每天起早贪黑。目前,初步研究成果“红肉苹果中MYB12和MYB22对原花色素和黄酮醇合成起关键作用”已发表在Plant Journal杂志。

做实验的过程是枯燥的,然而当思路和灵感突然来临的时候,那种激动更让人兴奋。王楠培育的某个转基因愈伤组织,低温放置了一段时间,再取出它们时,这些愈伤组织竟然变红了,但这个基因并未有促进花青苷积累的功能,王楠立刻意识到,这也许会有新的发现。于是,他又做了一系列补充实验,验证低温与该基因的交互作用。因为这个意外的发现,王楠放弃了原先作了一半的实验,开始顺着这一发现继续探究,发现“红肉苹果愈伤组织中,光和温度对花色素苷生物合成具有协同作用”,这一研究成果已经在Plant Journal杂志上返修。以并列第一作者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上的《基因组重测序揭示苹果起源演化历史及果实大小的二步驯化模型》更令王楠骄傲。课题组利用基因组测序证明世界栽培苹果起源于我国新疆,在果实大小进化方面,该文首次提出了二步驯化模型。他们利用高通量测序及生物信息学技术,对亚洲、欧洲和美洲等世界范围的苹果属24个种、117份种质资源进行了全基因组重测序,检测到720万个高质量的最小基因单位(SNPs),为苹果资源研究和分子育种提供了海量有价值的基础数据。

导师是成长的引路人

引领王楠走上科研道路的,是他的导师陈学森教授。王楠说,他很幸运读大学期间就跟着陈老师实习并做毕业论文。对他来说,陈老师亦师亦友,不仅在科研上为他提供优质资源,也潜移默化教他做人。刚进实验室时,陈老师就给他课题让他去摸索。陈老师鼓励他,“如果第一次走捷径的话,那么下一次就会走更多的弯路。”在放手让他去探索的同时,陈老师积极联系香港中文大学做测序,邀请美国康奈尔大学做数据分析,使课题取得了关键性的进展。

实验室的成员都亲切地喊陈老师“老陈”,他们之间,没有师生那种分明的界限,更像是并肩作战的战友,同甘共苦,一起奋战。陈老师编著教材时,每天清晨四点就到办公室改稿,晚上十一二点还亮着灯。王楠说:“陈老师快60岁了还这么拼,我们年轻人就更不能懈怠了。”

国重楼七楼办公室,记者见到了陈学森教授。陈老师非常幽默,“我就像一个长篇电视剧的总导演,实验室的每个成员对每一集进行自编自导自演,我只会告诉他们一个大致的方向。比如我告诉王楠让他去研究苹果果实类黄酮的代谢机理,查文献,设计方案,做实验都是他自己的事。”面对自己的得意弟子,陈老师毫不吝啬称赞:“王楠吃苦耐劳,有拼劲,有韧性,是他带着实验室其他学生,把我们实验室的分子平台短板补了起来。同时,王楠有思路,有想法,在我们两周一次的汇报中,他善于总结,不断修订完善研究方案,使研究具有创新性。他的能干也影响了其他人,不断给实验室注入正能量。”

博士毕业后,王楠选择参加了学校的人才招聘,而他也一直从事着有关苹果类黄酮的研究。陈老师说:“我们的科研,我们的双一流建设,要靠每一个研究生、博士生撸起袖子加油干,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双赢。”王楠说,很高兴能够留校任职,继续从事热爱的事业,在往后的工作中,会牢记陈老师的教诲,为自己的学生负责,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转载自:山东农大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5 冲击世界杯_2002韩日世界杯 - 0534pos.com All Rights Reserved.